一到五月份,不少媽媽們就開始為孩子的暑期安排“焦慮”了——急著尋找各種暑期夏令營的方向。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各個國家、各種類型夏令營,很多媽媽無從下手。
本文作者是位親手帶二寶的爸爸,在自己了解了不少形形色色的國際學校后,又采訪了一個周游過100多個國家的環(huán)球旅行家朋友——“十多年來,她每年寒暑假都帶著兩個女兒去世界各地的夏令營,深諳擇營時的各種玄機和技巧?!痹谶@里,就和大家聊聊夏令營里那些“坑”。
小心一不留神成了“小白鼠”
如今的夏令營,就像曾經(jīng)風靡于每個學校的奧數(shù)班一樣,成為一種潮流。似乎不帶孩子去夏令營,自己就不是個合格父母似的。在這樣的大環(huán)境下,五花八門的機構(gòu)如雨后春筍般越來越多,各種游學、插班項目應接不暇,讓對夏令營還一知半解的家長更加迷茫,也令一部分家長花了大錢卻踩了坑。
二寶爸總結(jié)下來,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這么幾條:
首先是信息不對稱。雖然主流的夏令營都有官網(wǎng),但要做到營地產(chǎn)品信息對消費者完全透明公開,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——尤其在利潤的誘惑和機構(gòu)生存的壓力面前。其次是這個行業(yè)的準入門檻相當模糊。在營地教育迅猛發(fā)展的今天,營地種類和可選擇性比過去豐富了太多。但與此同時,這也是個沒有明確準入門檻的行業(yè),很多時候顯得良莠不齊、魚龍混雜。
與此同時,現(xiàn)在很多夏令營的推廣,依靠的是公眾號發(fā)文、網(wǎng)紅推薦等路徑,有些渠道給錢就發(fā)文推廣,也不管自己踩沒踩點;甚至一些包裝形式看似精美的夏令營,其實只是“外包”或是第一年做,“bug”一大堆,家長們很容易因為各種過度營銷而非理智地選擇夏令營,一不小心就成了小白鼠。
游學線路的坑
相信你也對這樣的坑有所耳聞了:夏令營怎么成了旅游團?錯,這本來就是個旅游團,只是偽裝成了夏令營……
隨著夏令營熱潮越刮越猛,很多人還不了解怎么回事,就被焦慮裹挾到這股大潮中。很多媽媽看到不少中介機構(gòu)打出“沉浸式英語會話環(huán)境”“體驗美式教育”等標語,再看朋友圈中別人曬出孩子跟國際友人的高大上合影,咬咬牙一跺腳,花幾萬塊給孩子報了名。
而事實上,孩子去了趟美國,“游”大于“學”,連拉斯維加斯賭場都玩了一趟,實際參與課程的時間可能還不到24小時。
按照業(yè)內(nèi)人士的說法,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游學,往往流于“只游不學”。很多家長省吃儉用花幾萬送孩子參加所謂的“精英夏令營”,除了短短的上課時間外,剩下每天都是參觀斯坦福、伯克利、UCLA、金門大橋、星光大道、硅谷公司這些全部免費的項目。換而言之:花了三四萬的錢,就是在熱門景點前照照相、參觀免費的景點、和外國的小朋友交個朋友……
不光是歐美夏令營如此,現(xiàn)在大熱的泰國夏令營,其實也有類似現(xiàn)象。譬如國人最熱捧的清邁,有些夏令營無非就是帶孩子到小清新們愛去打卡的網(wǎng)紅景點、戶外的動植物園走一圈——我自己帶孩子也能玩啊,和游學真的關系不大。
仔細研讀一份游學夏令營行程內(nèi)容,最好再對比一下同線路常規(guī)跟團游行程,也許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其中的玄機:夏令營與跟團游,行程并無多大差別,僅僅多了三天的夏令營課程,你也可以理解成,所謂夏令營課程,無非是將國內(nèi)的課堂搬到了國外而已。
而且,因為有了“游學夏令營”這個概念的包裝,前者價格通常是后者跟團游的2倍以上。這樣虛高的價格,更助長了海外游學這個市場的野蠻生長。
所以,在報名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每個項目的具體內(nèi)容,才能甄別出,究竟是走馬觀花看景點,還是獨一無二的深度浸入和體驗。比如,我見過有位華人在倫敦某名牌大學當大學老師,他和朋友組織的夏令營,可以帶孩子進入他的辦公室、看一個華人老師是如何備課、如何給來自全球的大學生授課、如何做自動化研發(fā)的高精尖實驗……這些體驗獨一無二,那就和其它蜻蜓點水的體驗完全不一樣了。
高大上頭銜的坑
請記住,但凡在介紹中動不動就愛用“最、第一、TOP1”等字眼來介紹夏令營的,需要提高警惕。原因有二:首先,廣告法本身就不允許用這樣的字眼宣傳,至少說明有過度營銷和虛假廣告的嫌疑,這樣的夏令營,誠信欠奉。其次,拿美國夏令營來說,那些官網(wǎng)上,從來不會用世界第一、最什么最什么等字眼宣傳包裝自己,因為美國的夏令營壓根沒有任何排名——事實上,好的夏令營從來不會、也不需要用這些詞匯來給自己做廣告。
其實,放到英國、北歐、澳洲甚至東南亞等地的夏令營,也是同理。那些用很夸張字眼來宣稱自己“歷史最悠久、家長好評最高、某地第一品牌”的夏令營,我們還是多一個心眼,最好敬而遠之。
雖說信息不完全對稱,我們依然有一些第三方渠道和平臺,來側(cè)面做功課了解。譬如,你要了解美國的夏令營,除了可以上夏令營官網(wǎng)外,也可以使用美國版大眾點評yelp,來查看對于夏令營的評價。yelp有網(wǎng)頁版,也有app。那上面,很多美國人民真的是吐了一手好槽。比如,以號稱STEM第一營的galileo來說,就能看到很多真實的評價。此外,F(xiàn)acebook、Ins這些地方,也都可以通過搜索夏令營名字的關鍵詞,得到林林總總的信息,收獲對該夏令營比較完整的評價信息。建議不要光看點評分數(shù),要具體看評論,尤其是近兩三年的評論。
課程內(nèi)容的坑
還是因為信息不對稱,某些夏令營在課程描述中,用各種高大上字眼忽悠你,分分鐘讓你被名頭唬住,什么“培養(yǎng)孩子未來領導力”“全封閉沉浸式英文環(huán)境”……而內(nèi)容則悄然縮水、掛羊頭賣狗肉、甚至“調(diào)包”……
面對“插班夏令營”“戲劇夏令營”“STEM營”……不少家長都會無所適從。而實際上,暑假插班是比較少見的——不管是歐洲、美國,還是東南亞泰國、新加坡,學生都放假了啊。只有澳洲、新西蘭,可以在七月底到八月底期間,有最多大約四周的插班可能性。有些夏令營號稱“插班上課美國學校”,可再仔細思考一下,一個班突然安排10來個中國學生,哪個正規(guī)學校會同意呢?這不是擾亂學校正常上課秩序嗎?
而且,插班的學校多數(shù)都是公立學校,公立學校暑假是不上課的,那美國學生是哪里來的呢?很多其實是游學機構(gòu)和學校一起合作,“返聘”美國學生來陪中國學生上課,再給予美國學生一定的獎勵。號稱有美國學生參加的戲劇夏令營、STEM營有不少是這個模式。
寒假倒是最好的插班時機,因為美國的寒假和中國的寒假錯開了。也就是說,中國放寒假的時候,美國學校是正常上課的,這樣會有機會真正體會到美國的課堂。
對一些掛著名校頭銜的插班夏令營,也一定多個心眼。
有時,那些打著名校招牌的夏令營,諸如高大上的哈佛啊、斯坦福啊什么的,其實只是租用哈佛、斯坦福的教室,老師和這些大學一點關系也沒有——教室是借來的,老師是美國人,學生則幾乎都是中國來的。
且慢,那些美國老師往往也是被“調(diào)包”的——本校的全職老師,會在夏天留下來繼續(xù)上課的很少,大多數(shù)老師暑假都帶自己孩子旅游去了。那夏令營的老師從何而來呢?有的學校是自己的團隊運營招聘夏令營的老師,由本校老師和夏令營老師一起合作。暑期兼職的夏令營老師大多比較年輕有活力,很多還是教育系的在校大學生。這些老師并不是說不好,只是家長不要以為打著硅谷名校、伯克利名頭的夏令營,就一定是那個學校自己的老師。
所以,選擇這類夏令營,一定要特別留意日程安排。很多游學夏令營,參觀校園很可能就是花錢排隊看人頭。這樣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叫旅行團,不是夏令營。
我有個朋友,曾讓孩子參加過一個國際夏令營,打著“拜訪國際名校”的招牌,花費不菲……結(jié)果卻只是在哈佛校園里拍了個大合影,拉來兩個剛來美國的中國留學生聊家常。
又比如有朋友送孩子去英國參加游學,本以為是讓孩子到劍橋?qū)W習,但實際上就是在劍橋草地上坐著。到了暑假,劍橋草地上烏泱泱都是中國孩子啊……還不如自己帶娃去,吃住玩得都更好,還省錢。
孩子入營年齡的坑
有些夏令營為了掙錢,對孩子的年齡幾乎不設限制,兩三歲的也有開班,但大多都是“親子同游”的形式。
按照經(jīng)驗豐富的家長的說法:倒也不是不支持太小的孩子花幾萬元跑大老遠去參加夏令營,畢竟對于低齡孩子的性情培養(yǎng)和文化熏陶,還是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的。但低齡小朋友首次海外營,建議選擇綜合類營,運動、探索、藝術(shù)項目都有,孩子不會枯燥,語言溝通障礙也較低。但同組的中國生人數(shù)最好能控制好,并不建議低齡孩子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好友或親戚一起報名。一旦被分在同一個班里,兩個孩子往往全程自己湊在一起玩自己的,這樣的話,參加夏令營也達不到原本想要的效果。
朋友和二寶爸說了這樣一段經(jīng)歷:她家五歲多的妹妹,英文能力也就是個簡單this is的狀態(tài),第一天入營是苦著臉、抹著眼淚被老師帶進去的。一路走入小帳篷區(qū),暗中尾隨時發(fā)現(xiàn),小丫頭雖然仍然頗為傷感,卻明顯被新環(huán)境轉(zhuǎn)移了很多注意力。小朋友們在玩各種小玩意,老師介紹著Rules,妹妹很快就跟著指令加入“小火車”隊伍,順順利利地開始新營組生活了。
到下午去接小女兒時,儼然一副“我是營地主人翁”的狀態(tài),向媽媽得意地展示那看上去甚為“粗糙”的作品,滔滔不絕講述當天發(fā)生的趣事……
當然,是否要給低齡孩子擇營,還是見仁見智。
二寶爸個人覺得,太小的孩子(4歲以下),可以嘗試主題性的夏令營(運動、藝術(shù)等),但并不著急早早參加游學類的夏令營。孩子不像大人可以讀文字理解背后的含義,ta更需要真實、深度地參與其中才有感受。就算中學生都未必能短時間內(nèi)迅速理解當?shù)氐娜宋臍v史,何況更小的孩子。
帶一個三四歲的孩子,去看什么斯坦福啊哈佛啊,這種又游又學的方式,最終孩子可能既沒玩好,也沒學到什么。倒不如認認真真地參加旅游純玩團,給孩子一個高質(zhì)量的陪伴假期。又或者,家門口的985、211大學校園走一圈,青蔥校園的氛圍,一樣也會感染到孩子,還省錢省精力,不是嗎?
鍛煉英語的坑
讓孩子走出國門,參加異國夏令營,我相信絕大部分父母和二寶爸的想法是一樣的:想給孩子創(chuàng)造一個純英文環(huán)境,就當磨耳朵也是好的。所以,在選擇夏令營時,建議要慎重考察學校的“英語環(huán)境”。
比如,去了清邁這類近年被華人炒熱的城市,又選了一個國人心目中的熱門國際學校,很可能你會面對“班級里擠滿中國學生”的狀況,那就事與愿違了(不好意思,又拿清邁來舉例了。不要誤會,二寶爸很喜歡清邁,只是那里國際學校很多,良莠不齊,容易踩坑)。
還有的學校,可能會把中國來的一堆孩子單獨組一個班,這樣就更沒意思了。
所以,參加夏令營前,務必要咨詢清楚,是怎樣的招生理念以及去年華人學生的比例是怎樣的(給不出去年參考值的新辦夏令營,就別冒險去了)。
切記:那些只要報名就招收、對孩子的英文基礎也不做任何要求的,很可能一個班都是華人學生。
二寶爸在芭堤雅考察時,某個小型國際學校招生簡章上,只要2歲以上的孩子就要,也不要考英語,報名付錢都能進,有種拉到籃子都是菜的感覺。我調(diào)查了一下,這個學校的夏令營班,去年幾乎都是中國孩子,等于換個地方說中文。
當然,我覺得另一個極端也要注意:純英語環(huán)境,也未必適合每個中國孩子。
有些機構(gòu)在營銷材料中會給家長“灌輸”這樣一個理念:英語水平越差,通過出國參加夏令營,就提高越快。這其實存在過度營銷的嫌疑。
第一,指望短短1-3周時間,讓孩子英文水平突飛猛進,這并不現(xiàn)實,有夸大成分。第二,中國孩子普遍偏內(nèi)向,純英語環(huán)境的美國夏令營,并非適合所有孩子和家庭。曾和很多美國夏令營的輔導員和主任聊過,他們的普遍反饋是:如果孩子英文不算好、性格又比較內(nèi)向、不敢用英文表達自己的話,通常在夏令營里過得并不愉快——孩子更像是個旁觀者,而不是參與者。
這種情況對于夏令營主辦者來說,也是非常大的挑戰(zhàn),他們很擔心因為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而產(chǎn)生的各種安全問題。美國很多夏令營,其實更希望中國來的孩子,有一定的英文表達能力和經(jīng)驗,而不是英文水平欠奉又內(nèi)向寡言的孩子。
此外,在選擇合適的Camp時,也需要注意不同項目對語言的適應度要求。
朋友的大女兒曾參加過一個Animal Camp。由于是主題營,而且是和賓州動物園合辦的,每天動物園工作人員都會帶不同的動物和孩子一起研究。
這個營本身在當?shù)匾彩呛軣衢T的,有些當?shù)孛绹⒆舆B續(xù)幾年都來參加。其間有去動物園夜宿活動,最后還要分組做課題研究,做主題報告。這個項目對語言相對要求還是比較高的,特別是動物類詞匯,如果孩子平日很少接觸動物類英文書籍,還是會有些吃力,融入感和樂趣都會低很多。
所以,要清晰地給孩子定位,處在什么樣的英文水平,性格是內(nèi)向還是外向,再根據(jù)綜合評定和分析,為孩子選擇一個氣質(zhì)風格相匹配的夏令營。
面對環(huán)肥燕瘦又參差不齊的各種海外夏令營,到底該如何選擇呢?
二寶爸建議各位父母,按學生構(gòu)成、住宿方案、內(nèi)容、主辦機構(gòu)四個方面來了解和綜合選擇。再仔仔細細想清楚,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性格,什么年齡段,英文水準如何,希望ta學到什么,再去找適合ta的。